【五術堪輿學苑】

 找回密碼
 【立即註冊】
查看: 509|回復: 0
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

【史學●石油危機】

[複製鏈接]
跳轉到指定樓層
作者
發表於 2013-3-21 06:30:10 |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|倒序瀏覽 |閱讀模式

史學●石油危機

 

世界各國因石油價格暴漲而引發的物價飆漲、經濟成長大幅衰退或萎縮的經濟危機。

 

第一次石油危機發生在1973年10月,埃及、敘利亞對以色列發動第四次「以阿戰爭」,阿拉伯石油輸出國家組織(ArabOrganizationofpetroleumExportingCountries)為打擊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美國,實施石油減產與禁運,10月17日,波斯灣產油國隨即宣布調漲原油價格,造成全球第一次石油危機,油價產生巨幅波動,其中阿拉伯輕油(API34°)公告價格由1971年4月每桶2.18美元,攀升到1974年1月每桶11.65美元,國際經濟大受衝擊,經濟成長大幅衰退。

 

1978年底,重要產油國伊朗在宗教領袖何梅尼的領導下發生政爭,伊朗每日輸出580萬桶石油因此中斷,打破全球原油市場上供需關係的脆弱均衡,引爆第二次石油危機,原油價格由1979年7月每桶18美元,翻漲至12月每桶41美元,全球經濟再度受到極大的衝擊。

 

其後伊朗與伊拉克兩大產油國在1980年9月爆發「兩伊戰爭」,石油生產、輸出大受影響,油價再度維持在每桶40元的價位。

 

197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,皆起因於中東重要產油國突然減產,導致油價飆漲、衝擊全球,造成經濟混亂與蕭條。

 

高度仰賴能源進口的臺灣在此一衝擊下,為挽救緊縮的經濟情勢,以及安定民生,對物價採取管制措施,包括減低關稅、採寬鬆貨幣政策,以及對民生物品的限價措施。

 

此外,行政院於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後的兩個月,宣布推動「十大建設」,這項重大投資適時彌補油價風暴引起的民間支出緊縮,因此並未造成嚴重的排擠效果。

 

政府透過擴大重化學工業生產、整備主要工業的基礎建設等公共投資,為臺灣經濟帶來直接、間接的擴大就業效果,進而降低石油危機所帶來的經濟衝擊。

 

 

引用:http://taiwanpedia.culture.tw/web/content?ID=3934

評分

參與人數 1金幣 +500 收起 理由
天梁 值得鼓勵。

查看全部評分

【自由發言誠可貴、言辭水準需更高、若有污衊髒言顯、術龍五術堪輿學苑、不歡迎的喲!】
回復

使用道具 舉報

QQ|【google翻譯】|【手機版】|【Archiver】|【五術堪輿學苑】 ( 皖ICP備11003170號 )

GMT+8, 2025-7-1 11:52 , Processed in 0.078125 second(s), 16 queries , Gzip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1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