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五術堪輿學苑】

 找回密碼
 【立即註冊】
查看: 466|回復: 0
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

【史學●糖業】

[複製鏈接]
跳轉到指定樓層
作者
發表於 2013-3-21 06:10:11 |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|倒序瀏覽 |閱讀模式

史學●糖業

 

清代臺灣重要產業之一。

 

自荷蘭時期以來,漢人移民即種蔗硤糖,販運日本等地。

 

清代因增加華中、華北等市場,蔗糖需求有增無減,漢人紛紛投入生產,奠定其為重要產業的地位。

 

甘蔗主要分布於年雨量較少,以旱園為主的西南部,中北部以近山地區灌溉不足的旱園居多。

 

有竹蔗、臘蔗、紅蔗等品種,以竹蔗最普遍。

 

硤蔗製糖的加工所稱糖廍或蔗廍,每年10月,糖廍主即「築廍屋、置蔗車,僱募人工,動廍硤糖」。

 

蔗糖依精煉程度分為赤糖、白糖兩種,以赤糖產量為多。

 

糖廍的經營方式主要有四種:(一)牛掛廍:蔗農共同合作經營,只壓榨自己產收之甘蔗;

 

(二)牛犇廍:蔗農共同經營,除自種甘蔗外,也接受委託代人壓榨;

 

(三)公司廍:多人共同投資、聘雇專人專業經營;

 

(四)頭家廍:業戶或商人獨資經營。

 

至於向糖廍購買菜糖(粗製糖)精煉成白糖的加工所,稱為糖間。

 

清中葉以前,蔗糖主要銷往中國華東、日本等市場,康熙年間一度因蔗糖價格高漲,種植面積迅速擴張,「舊歲種蔗,已三倍於往昔;

 

今歲種蔗,竟十倍於舊年」,甘蔗與稻米爭地,進而影響稻米的生產。

 

後因墾地日闢,兩者關係漸趨於穩定。

 

蔗農常在旱園種植甘蔗後,輪作旱稻、花生、大小豆,以保地力。

 

康熙末年,「三縣每歲所出蔗糖約六十萬簍,每簍一百七、八十觔」,估計約達100萬擔,為稻米之外,臺灣主要的出口物資。

 

清末開港後,蔗糖市場擴及歐、美等地,依據《海關貿易報告》,僅打狗關一處,1865年(同治4年)出口赤糖11萬7,057擔,1880年(光緒6年)出口赤糖、白糖達100萬擔以上,其餘年度多在50萬擔以上。

 

其他非正口港口出口的蔗糖尚不在此數,是臺灣南部第一大輸出品,與茶葉、樟腦並列為清末臺灣三大出口物資。

 

糖業的興盛,也造就出陳中和等新臺商。

 

及至日治時期,隨著糖業保護政策的制定、新式糖廠會社的興起,臺灣糖業進入了全盛時期。

 

 

引用:http://taiwanpedia.culture.tw/web/content?ID=3605

評分

參與人數 1金幣 +1000 收起 理由
天梁 值得鼓勵。

查看全部評分

【自由發言誠可貴、言辭水準需更高、若有污衊髒言顯、術龍五術堪輿學苑、不歡迎的喲!】
回復

使用道具 舉報

QQ|【google翻譯】|【手機版】|【Archiver】|【五術堪輿學苑】 ( 皖ICP備11003170號 )

GMT+8, 2025-7-27 12:07 , Processed in 0.093751 second(s), 19 queries , Gzip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1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