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五術堪輿學苑】

標題: 【辨陽明病脈證並治法第八】 [打印本頁]

作者: tan2818    時間: 2013-10-18 21:18
標題: 【辨陽明病脈證並治法第八】

辨陽明病脈證並治法第八


陽明病,其人多汗,以津液外出,胃中燥,大便必硬,硬則譫語,小承氣湯主之。


若一服譫語止,(趙本有「者」字)更莫復服。


亡津液胃燥,大便硬而譫語,雖無大熱內結,亦須與小承氣湯和其胃氣。


得一服譫語止,則胃燥以潤,更莫復與承氣湯,以本無實熱故也。


陽明病,譫語發潮熱,脈滑而疾者,小承氣湯主之。


因與承氣湯一升,腹中轉失(趙本無「失」字)氣者,更服一升;


若不轉失氣,(趙本作「轉氣者」)勿更與之。


明日(趙本有「又」字)不大便,脈反微澀者,裡虛也,為難治,不可更與承氣湯也。


陽明病譫語,發潮熱,若脈沉實者,內實者也,則可下;


若脈滑疾,為裡熱未實,則未可下,先與小承氣湯和之。


湯入腹中轉失氣者,中有燥屎,可更與小承氣湯一升以除之;


若不轉失氣者,是無燥屎,不可更與小承氣湯。


至明日邪氣傳時,脈得沉實緊牢之類,是裡實也;


反得微澀者,裡氣大虛也。


若大便利後,脈微澀者,止為裡虛而猶可,此不曾大便,脈反微澀,是正氣內衰,為邪氣所勝,故云難治。


陽明病,譫語有潮熱,反不能食者,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。


若能食者,但硬耳,宜大承氣湯下之。


譫語潮熱為胃熱,當消穀引食;


反不能食者,胃中有燥屎,而胃中實也。


若能食者,胃中虛熱,雖硬不得為有燥屎。


雜病虛為不欲食,實為欲食;


傷寒則胃實熱甚者,不能食,胃中虛熱甚者能食,與雜病為異也。


(醫統本有「與」字)大承氣湯以下燥屎,逐結熱。


引用: http://jicheng.tw/jcw/book/%E8%A ... F%92%E8%AB%96/index

 

http://www.a94382761.com/forum.php?mod=redirect&goto=findpost&ptid=307179&pid=397026&fromuid=77






歡迎光臨 【五術堪輿學苑】 (http://vs59.web.wsky.ink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