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平面黃魴鮄(瑞氏黃魴鮄)】
【辭書名稱】魚類
學名:Satyrichthysrieffeli(Kaup,1859)形態:頭部寬而扁平,被骨板,前額中央部位具有1個三角形的小棘,吻端之兩棲骨質突起,細長尖銳且稍平扁。
口大,下位,下頜具3~4根鬚;
前鰓蓋骨棘尖銳且長。
體被骨板,每一骨板上具1尖棘;
肛門前方有3對骨板。
背鰭連續有一明顯凹刻;
胸鰭有2根指狀游離鰭條。
體為淡紅色,腹部白色,頭部,體上半側及背鰭均散有黑褐色斑點。
分布:日本南方、中國東海、黃海及南海、台灣。
生態習性:中型底棲性肉食魚類,以小型底棲動物為主食,垂直分布範圍廣,從水深65~600公尺均可發現,棲息較深之個體。
利用:體型較大,是常見的種類,不能食用,無經濟價值,台灣漁民以底拖網捕獲後均棄置為下雜魚。
引用:http://edic.nict.gov.tw/cgi-bin/bthdic/gsweb.cgi?o=ddictionary
歡迎光臨 【五術堪輿學苑】 (http://vs59.web.wsky.ink/) | Powered by Discuz! X3.1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