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五術堪輿學苑】

標題: 【薛侃】 [打印本頁]

作者: 豐碩    時間: 2012-11-25 00:35
標題: 【薛侃】

薛侃

 

【辭書名稱】教育大辭書

 

薛侃字尚謙,號中離,廣東揭陽人;

 

正德十二年(1517)舉進士,上疏乞歸養,從陽明學於贛,四年而後歸;

 

正德十六年授行人,丁母憂;

 

服闋入京,聞陽明訃,與同門歐陽德(南野)等諸子,立陽明神位並為之哀哭。

 

後使山東,謁孔孟廟,刻杏壇講授儀。

 

尋升司正,以疏忤旨著令致仕。

 

歸田後,從游門徒達百餘人。

 

嘗遠遊江浙,會念菴於青原書院;

 

已而入羅浮,講學於永福寺。

 

世疑陽明之學類於禪者有三,一曰廢書,二曰背考亭,三曰虛,中離皆一一辨之。

 

嘉靖二十四年(1545)始還家,門人記其語曰〔研幾錄〕。

 

中離之學,其言良知係以良知自存自照,渾無方體,無涯限,近於湛甘泉所言「隨處體認天理」之義,故致良知亦可說同於體認天理。

 

唯甘泉之言天地,只重在此天理之中正、中和之認取,而中離言良知,則重在其明覺義,此即從人心體之明覺來說良知,而明覺乃為心體之第一義。

 

甘泉之以天理言心體,此天理反成第二義。

 

然心體之良知,既是一自然之明覺,則乾健坤順,一切當下圓成,亦無須別求,認取或體認之工夫。

 

故中離之言良知,是以良知遍在,並以去障復明,為見本體之修養工夫,也就是說唯有掃除了後天種種積習,方可見得先天上原是洞明澈照的心體。

 

中離又說:「學有三節,初則舍非求是,中則有是無非,後則是非俱忘。」

 

乃在教人如何收拾身心,盡去心體中之閑思雜念,以見真體。

 

中離吏指出學者之病有十二:曰希慕,曰厭煩,曰執滯,曰枯寂,曰急迫,曰懈緩,曰拘檢,曰忽略,曰想像,曰表暴,曰解說,曰因循。

 

又說:「儒學不明,其障有五:有文字之障,有事業之障,有聲華之障,有格式之障,有道義之障;

 

五障有一,自蔽真體。」

 

以上所舉五障十二病,皆由於學者之偏私,不能應理而行,故中離教人,應體己心體之明,無為人事積習、外在環境事物所轉變,為私欲雜念所蔽,兢兢業業做工天,以至一事不苟作,使其先天的良知心體自明。

 

 

轉自:http://edic.nict.gov.tw/cgi-bin/tudic/gsweb.cgi?o=ddictionary




歡迎光臨 【五術堪輿學苑】 (http://vs59.web.wsky.ink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1